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产业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张家港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抢抓技术变革新机遇,加速布局新能源产业,为城市绿色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以来
新能源产业建设热潮涌动
多个新能源重大项目全速推进
积蓄起强劲的发展潜力
延链补链强根基
当前,发展迅速、潜力无限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企业竞相布局的热点。江苏珂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抢抓机遇,共投资10.3亿元在高新区(塘桥镇)建设铖沐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项目。来到项目现场,只见项目一期4万平方米的厂房已基本竣工,进入验收准备阶段;项目二期计划建设两栋总面积8万平方米生产厂房,目前已完成桩基施工,工人们正筹备基础开挖施工,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一期项目将进行车身件、液冷板、门槛总成等零部件生产,为比亚迪汽车、远景能源等行业头部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二期项目预计在明年一季度竣工投用。项目建成达产后,将大规模采用智能制造设备,年产车身件50万套、液冷板60万套、门槛总成20万套,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5亿元。”江苏铖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金燕霖介绍说。
效果图
依托铖沐新能源项目,江苏珂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迎来产业升级。“新项目将补充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最前端的铝合金制造及最后端的PVC喷涂工序,实现公司全产业链的纵向打通,提升产品一体化集成优势,打造行业标杆。”江苏珂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鑫表示。
创新赋能拓市场
在位于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科彩新能源智能装备部件项目建设现场,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开展室内安装工程,为项目今年7月竣工做最后冲刺。这一总投资3.8亿元、占地39.7亩的项目,不仅是常阴沙历史上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更承载着企业开拓新能源市场的雄心壮志。
科彩新能源智能装备部件项目主要生产亲水铝箔、换热器、钣金等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大数据、储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宁德时代、特灵、盾安等国内制冷行业龙头企业的一级供应商。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空调亲水箔2万吨、新能源净化空调热交换器5000台、制冷设备精密钣金5万套、工业冷水机组2万台。
“热交换器作为新能源基站和新能源冷链的关键设施,前景广阔,目前我们的订单常年饱和,产品供不应求。新项目预计于今年10月正式投产,届时产能将大大提升,推动企业年销售额突破7亿元,实现20%的增长。同时依托新材料、新工艺及新设备,我们的热交换器可实现‘空气净化+温控+高换热效率’一体化,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展望未来,张家港市科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炜信心十足地表示,企业将乘势而上,立志成为制冷系统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
集群发展筑高地
新能源产业的腾飞,离不开优质载体的强力支撑。在后塍街道高桥村,由7个村抱团共建的后塍新能源装备产业园进展喜人。全新的厂房大楼已拔地而起,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内地坪、电梯,以及室外道路、外墙的施工。预计今年6月,项目一期就将正式交付使用。
据了解,园区规划总面积约697亩,是保税区工业集中区之一,也是后塍街道唯一的村级载体项目规划区。园区以“绿色·智能·新能源”为核心定位,立足原有工业产业基础,依托资源和政策优势,主要吸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风电关键部件、氢能核心设备等项目入驻,最终构建完善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建成新能源产业集聚发展的高端化、专业化制造基地。
效果图
“产业园不仅解决了原本厂区容积率低、行业纷杂等问题,还将优化街道的产业布局,提升产出效益。项目一期全部投用后,预计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亩均税收超50万元。”后塍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尽快在园区内构建起新能源产业体系,保税区招商部门正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确保园区招引项目的经济性、引领性和契合度。目前,产业园已与2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协议。未来,园区将凝聚起项目合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产业协同配套能力,释放产业集群内生动力。
在锂电、光伏、储能等领域,各企业以迅猛之势加快布局,推动全市新能源产业向全产业链延伸。天齐锂业积极布局电池级氢氧化锂生产项目,将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可持续的原料保障;协昌科技新能源车用控制器生产基地项目规划年产700万台运动控制器;蓝慧光伏高端自动化设备项目规划年产2000套光伏领域高端自动化设备……未来,随着一个个优质项目的投产见效,必将点燃新的引擎,为张家港打造千亿级新能源产业创新集群,调高、调轻、调优产业结构,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张家港房产网App
好房随时掌握